•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新海南調查|“曬背”火了!海南這些人在曬背 中醫提醒:這樣曬更健康
      發布時間:2023-08-04 05:08:17 文章來源:南海網
      這個三伏天,你“曬背”了嗎。連日來,記者走訪海口市多個公園發現,“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記者 王洪旭 實習生 王玥彤

      這個三伏天,你“曬背”了嗎?自今年初伏以來,“曬背”火遍全網,成為不少年輕人追逐的熱潮。連日來,記者走訪海口市多個公園發現,“曬背”的不止年輕人,不少老年人也在“曬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那么,“曬背”到底曬的是什么?有什么科學依據?什么時候曬背比較好?曬背時要注意什么?記者采訪了海南中醫專家尋找答案。

      “曬背”的風吹到海南

      今年7月11日,入伏第一天,在互聯網平臺上,明星、網紅和網友們掀起一陣“曬背”熱潮,紛紛“面朝地背朝天”曬太陽,讓三伏天“曬背”的話題登上各大平臺熱搜。這股“曬背”的風也吹到了海南。

      記者以“海南 曬背”為關鍵詞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搜索,發現不少IP屬地為海南的網友,曬出自己的“曬背”經歷。其中,一位網友連續曬背7天,每天早上9點左右開始,在海邊曬背,一般曬30至40分鐘,從10分鐘左右開始出汗,出汗量比有氧運動大。該網友表示,即使是曬背,也要記得涂防曬霜,曬的時間不宜過長,曬完后及時擦干汗水,不要馬上進入空調房,不要洗澡。

      一位網友表示,來三亞的目的是“曬背”,最近刷到三伏天“曬背”可以養生,正好酒店面朝大海,曬過渾身冒汗,偶爾有點覺得冷。

      “之前我有冬天曬背的習慣,三伏天還是第一次曬。”一位網友表示,在海南太陽比較烈,曬之前有點忐忑,怕中暑、曬傷,曬了后排汗的感覺非常舒服。

      8月2日,記者聯系上一位“曬背”的網友車先生。談及為何“曬背”,今年27歲的車先生說:“因為我覺得身體濕氣有點重,看到網上好多人在三伏天曬背,所以我也去曬了。”

      車先生持續曬了一個星期,每次曬大概20至30分鐘。“第一次在公園里曬,但是曬的時候有風吹過來,感覺不太好,后面就在家里曬了,七八點的時候太陽會照進房間,打開窗戶就光著膀子曬。”車先生說,曬完之后,目前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只是曬黑了,可能是曬的時間太短。

      公園里“曬背”的人

      “曬冒汗,舒服!”8月3日上午9點半,海口市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西岸的臺階上,一位女子用毛巾蓋著頭,穿著衣服趴著曬背。該女子說,她平時在鳳翔濕地公園散步,看到有人在公園草地上曬背,她也嘗試著“曬背”,感覺還不錯。

      8月3日,一市民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曬背”。記者 王洪旭 攝

      在鳳翔濕地公園,記者還遇到一位曬背的大爺。大爺說自己有風濕,曬背后覺得比較舒服,他就每隔一天到公園里曬一下,每天上午曬一個小時就回家。

      在鳳翔濕地公園做保潔的一位阿姨說,每天早上8點到9點多都會有一些人在公園“曬背”,大概曬一個多小時,看上去都是一些喜歡鍛煉和健身的人,有的人“曬背”前后會在公園里鍛煉。

      8月3日,記者在海口市美舍河群上濕地公園也看到一些“曬背”的人,其中以老年人居多。早上8點多,10多位阿姨在公園里跳廣場舞,跳完舞開始吃東西、喝水等,隨后陸續到公園的草地上“曬背”,她們用軟墊墊在身下,用衣服、帽子或者傘遮住頭部,開始曬太陽。

      曬了約1個小時后,這些阿姨們起身收拾好墊子回家。對于“為什么曬背?”阿姨們都不愿多說,婉拒了記者采訪。此前,有海口市民反映,美舍河群上濕地公園有一群人“曬背”,露出后背,而旁邊的路上人來人往,不太美觀。記者現場觀察發現,這些曬背的阿姨們旁邊有一條路,對從路上經過的散步和晨練的人,她們都不太在意。

      在群上濕地公園,還有一些零散的人在“曬背”。其中,一位中年男子站著,光著膀子,張開雙手,頭戴頭盔,背部朝著太陽光方向“曬背”,曬了大約半小時。他表示,自己只是喜歡“曬背”,所以就來了,其他的不懂。

      “曬背”到底在曬什么?

      “此前冬天‘曬背’會覺得身體很暖,很舒服,這次正好趕上三伏天,所以試試夏天‘曬背’”。海口市民雷女士說,她想通過日曬美黑,一舉兩得,今年的三伏天第一次“曬背”,通常是隔幾天曬一次,一次20分鐘。

      雷女士說,海南溫度很高,曬完渾身出汗,有運動完大汗淋漓的感覺,整個人很通透,覺得輕松。

      記者走訪中,大部分“曬背”的人都表示,“曬背”出汗很輕松,也有少部分人覺得曬后皮膚長疹子,曬出了印痕,有點擔心。

      那么,“曬背”有什么科學依據,曬的到底是什么呢?

      近日,記者采訪了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林玉婷。她表示,從中醫理論來講,三伏天“曬背”是可以養生的。“曬背”是為了養陽,和做三伏貼、三伏灸是一個道理,能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能讓體內的伏邪排出體外,驅寒保暖,還能緩解抑郁、改善體質等。

      “曬背”有什么科學依據呢?林玉婷表示,人體的背部有幾條比較重要的經脈,其中第一條位于后背的正中間,是人體脈中的陽脈,陽氣最旺的一條脈;它旁邊的兩條脈是足太陽膀胱經,上面的一些穴位都跟人的五臟六腑有關系,其中肺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等穴位都與人的五臟六腑有對應的關系,所以“曬背”能起到調養臟腑氣血的作用,因此“曬背”要曬到這幾條非常關鍵的經脈。

      “曬背”要曬到后背的關鍵經脈。記者 王洪旭 攝

      近年來,人們“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逐漸提升。林玉婷表示,中醫養生注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夏天,尤其是農歷的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不少經脈和穴位都在后背;虛寒體質、寒濕內盛以及經常腹瀉、手足寒涼怕冷的人群,適當“曬背”或有助緩解。

      三伏天“曬背”和“三伏貼”還是有區別。林玉婷表示,“曬背”能夠起到養陽的作用,與“三伏貼”一樣,都是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但“三伏貼”是根據患者個體的差異,醫生辯證以后精準地“貼”在穴位上,“三伏貼”里面有藥物,藥物可作用于精準的穴位,但“曬背”能夠曬到這些相應的經脈,但沒有“三伏貼”那么精準的作用。

      “曬背”有講究,這樣曬更好

      林玉婷醫生建議,曬背可以選擇早上的太陽,一般為早上7-9點,或者下午3點以后,成年人每次日曬時間以20分鐘到1小時為宜;嬰幼兒和兒童由于皮膚嬌嫩,每次日曬時間可適當縮短至15-20分鐘;老年人合成和利用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不能一次暴曬太久。曬太陽以達到微微汗出即可,不可曬到大汗淋漓,精神煩躁。初次曬太陽時間可以短些,若感覺舒服,可以適當稍微延長時間,或分多次進行。

      林玉婷接受記者采訪。記者 王洪旭 攝

      此外,“曬背”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林玉婷表示,“曬背”時注意不可直接暴曬頭、面、眼部,建議戴遮陽帽、太陽鏡,曬的時候最好穿一件淺色薄衫。“曬背”時不可空腹,飯后建議休息半小時再曬,曬的過程中需及時補充水分。曬太陽之后毛孔打開,需要在陰涼處及時把汗濕的衣服換下來,不可直接吹空調、喝冷飲。

      “曬背”是否會導致曬傷?林玉婷表示,“曬背”不當容易造成中暑、曬傷。曬不對,不僅不能養生,還會傷皮膚傷身。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很大,因此要把握好“曬背”的時段和時長,避免曬傷。(王洪旭 王玥彤)

      關鍵詞: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