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綠色發展蹄疾步穩」從“五個維度”看“綠色電池”的生產秘籍丨探訪臺江國家級“綠色工廠”天能科技
      發布時間:2023-04-27 12:38:34 文章來源:天眼新聞
      “這些是賣給雅迪電動車的鉛酸電池,那邊是賣給愛瑪電動車的。”4月24日,天能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這些是賣給雅迪電動車的鉛酸電池,那邊是賣給愛瑪電動車的。”4月24日,天能集團貴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天能科技”)辦公室主任周政權在企業裝配車間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日產13萬只鉛酸蓄電池,有近三分之一作為雅迪、艾瑪等“國民電動車”品牌的專用蓄電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天能科技生產的鉛酸蓄電池作為雅迪電動車專用電池

      天能科技作為天能集團旗下的西南地區生產基地,是一家從事高性能鉛蓄電池及新能源材料的技術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于2018年11月入駐臺江經開區,依托日產13萬只鉛酸蓄電池的產能,已成為臺江地區最大的規上工業企業、最大的循環經濟產業園。

      不僅如此,該公司有超三分之一的產品作為電動車專用蓄電池,售向“雅迪”、“艾瑪”等品牌的“國民電動車”。

      “我們產品不僅與‘國民牌’合作,產品的生產更是有‘國字號’加持。”

      今年2月,天能科技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和國家級“綠色供應鏈”名錄

      今年2月,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其中,天能科技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與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名單,成功躋身“國字號”綠色生產企業。

      從貴州山區產出“國民電動車”專用蓄電池,投產4年即躋身兩項“國字號”名錄。天能科技的“生產秘籍”在何處?

      天能科技鉛酸蓄電池生產線

      “用地集約、原料無害、生產潔凈、廢物利用、能源低碳。”天能科技總經理欽曉峰用“五個維度”向記者一一闡述。

      ——用地集約迫使工廠“少”地“精”開。自2018年正式投產以來,天能科技在用地集約化方面工作著重入手。通過設備技改與“電化學”工藝突破,將最初的日產1萬只鉛酸蓄電池產能提升至日產13萬只;著手智能化改造與精簡化成車間,工人的職能從“盯流水線”轉變為“盯設備”,“一升一降”間企業現畝產值超100萬元,比2018年翻了7倍有余。

      ——原料無害企業產品源頭放心。該公司通過技術研發,逐步完成了雙鉛鈣合金——鉛銻鎘合金——綠色稀土合金的原料迭代替換,目前所用的綠色稀土合金在取鎘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維持原料屬性。此外,天能科技對鉛錠、隔板、包材等來料進行商家年度評審,未達到國家質量標準的商家進行逐一淘汰,以此保障產品源頭放心。

      ——生產潔凈輔助車間“輕裝上陣”。走進天能科技充電車間,不見粉塵與污水,記者看到僅需1至2名車間工人操縱設備,就可控制近百塊鉛酸電池在充放電循環。此外,天能科技投入8000萬元智能制造資金,對生產工藝設備與車間環境進行升級改造與環境優化,以此構建“無塵車間”與“智能化車間”。

      ——廢物利用促使體系循環再生。“我們所需的鉛錠部分來源于同園區的貴州麟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回收的廢舊蓄電池與含鉛固廢也賣給麟臻,他們在固廢中提取出的鉛錠又賣給我們。”欽曉峰介紹,此合作方式形成了原料——生產——固廢——原料再生閉環,公司依托天能集團在全國的6000個營銷網點用于回收廢舊鉛酸電池與含鉛固廢,通過在閉環里反復實現資源循環再生。

      ——能源低碳策動生產降本提質。半成品電池充、放電是蓄電池生產用電量最大的環節,占比近70%,天能科技通過改進“母線逆變回饋式充電”技術實現電池充電與放電循環,可節約超30%電費。與此同時,企業通過自建污水處理站,每日可處理污水80萬噸,生產用水回收利用率超70%。此外,企業還通過改進連鑄連軋工藝,可降低能耗30%以上,污染物排放降低50%。

      天能電池作為艾瑪電動車專用電池

      五方舉措促使天能科技生產降本提質。2022年,天能科技年產鉛酸蓄電池3600萬只,產值超30億元,解決1600余人就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有色金屬、鋼鐵、化工、建材等重點企業節能降碳升級改造。

      企業自建的日處理量80萬噸污水處理站可回收利用70%生產用水

      為此,欽曉峰表示,公司將在嚴守“五個維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臺江當地原有的鉛蓄電池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工藝不精、品牌不優等問題,促進以智能低碳引領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集群發展,全力打造西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弘弢

      編輯 金秋時

      關鍵詞: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