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eaqi"><button id="yeaqi"></button></li>
  • <fieldset id="yeaqi"></fieldset>
    <fieldset id="yeaqi"><table id="yeaqi"></table></fieldset>

    •  

      河北確保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控制在1.05%以內 今日視點
      發布時間:2023-06-08 09:48:00 文章來源:河北新聞網
      河北確保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控制在1.05%以內

      河北確保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控制在1.05%以內


      (資料圖)

      小麥機收大比武 減損節糧論英雄

      “今天咱們比賽不比誰快,而是比誰丟失得少,清楚沒有?”

      “清楚了!”

      6月6日,在魏縣東張崗村一片金黃色的麥田里,3臺同型號的小麥聯合收割機對應停放在3個劃分好的田塊前方,農機手已在駕駛座待命,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在這里“開打”。

      “農機手準備,開始!”隨著裁判員的一聲令下,農機手駕駛著小麥聯合收割機向前推進,收割、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金黃色的麥粒紛紛“盡入囊中”,只留下一行行整齊的麥茬。

      農機手收割完畢后,裁判組來到地里。他們用一個長2米、寬0.5米的取樣框,隨機卡在剛收割完的麥地上。“我們把這個范圍內掉在地上的麥粒全部撿出來稱重,然后根據平均畝產換算出損失率。”裁判員趙振東蹲在地上忙著收集麥粒,不放過麥糠里遺漏的任何一顆。隨后,撿起的麥粒被送到麥田旁進行稱重。

      經過稱重換算,參賽農機手史紅海的小麥機收損失率為0.31%,獲得本次機收減損大比武的冠軍。“麥收前,我參加了縣里舉辦的機收減損培訓班,收獲很大,今年力爭將損失率降到更低。”史紅海向記者傳授起經驗,減少機收損失不僅和農機有關,還和農機手的技術密不可分,“根據不同情況,要適時調整收割速度,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慢了會影響作業效率,太快了就會有很多小麥拋灑出去,損失率將會增加。”

      邯鄲市農機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郝強是此次大比武的裁判長。他告訴記者,影響小麥機收損失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機器型號、小麥成熟度、機手操作水平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機手的操作水平。同樣的機械,老機手和新機手操作水平不同,損失率也相差不少,一般能把損失率降到1%就算是技術不錯的了。

      減損的效果有多大?郝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邯鄲市500多萬畝小麥、平均畝產量500公斤計算,如果損失率降低1%,就可以節約糧食超過2500萬公斤。“減損就是增產,舉辦此次活動就是希望以賽提技,加快普及機收減損技術,努力保障糧食顆粒歸倉。”郝強說。

      一手抓糧食生產,一手抓機收減損。今年“三夏”期間,河北充分挖掘機收減損潛力,在小麥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的縣,全面開展機收減損比武和機收損失檢測活動,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確保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控制在1.05%以內,把機收環節損失降到最低。(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

      關鍵詞:

      樂活HOT

      娛樂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