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頤養生命”,最早源自近三千年前書就的《莊子·養生主》。養生之法頗多,但都必須“和于陰陽,調于四時”,這讓飲食起居不再僅是風俗習慣,而是古人仰觀宇宙、洞察萬物而得的時間哲學。“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從立春一把辛甘的春韭,到冬至一盞溫潤的膏方,中醫藥養生觀以一種生活范式融入我們祖輩對時間的感知中。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醫藥養生學說的傳承與發展卻跌宕起伏,持續高“熱”的同時也飽受爭議。作為中藥滋補圣品,有著長達三千年應用歷史的阿膠也同樣頻頻遭“懟”:現代工藝能否保留古法之精髓?阿膠的取材用水能否與古法無差?傳統的阿膠養生能否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從功效爭議到質量質疑,面對滾滾的時代浪潮和強勢的西方循證醫學,三千年國藥該如何前行?其實,小小的一塊阿膠,以其千年的文化傳承和七十年的守正創新給我們答案,在歲月的跌宕中,以時間詮釋了中醫藥養生文化的興衰榮辱。
三千年,一脈水,一座城
一方水土出一方藥,中醫藥講究“道地性”,藥材的品質與效力,與產地的一草一木皆有相關。某種程度上,人與自然根脈相連,故稱“天人合一”。這是經過時間淬煉的古老哲學,也是人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阿膠,出東阿,故曰阿膠也。”如果沒有阿膠,這座魯西平原上的小城或許就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
東依泰山,南臨黃河,泰山與太行之水在地下匯聚而成東阿井水,特殊的水質讓地域性成為東阿阿膠不可復制的驕傲。《水經注》載:“東阿有井大如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以貢天府。”阿膠曾被唐太宗李世民欽定為宮廷貢品。“鉛華洗盡依豐盈,雨落荷葉珠難停。暗服阿膠不肯道,卻說生來為君容。”詩人肖興藻道破楊貴妃的養顏駐術。
每近歲寒冬至時節,東阿人便汲東阿水熬膠,這是這座小城延續數千年的生活圖景。據稱明末清初時期,東阿制膠業達到鼎盛,“婦幼皆通煎膠”。
直到建國后的1952年,十幾戶家庭湊起16口熬膠大鍋,簇擁在東阿縣阿膠街78號,國營東阿阿膠廠成立,正式結束了阿膠古老的家庭手工作坊時代,三千年的中醫藥制劑傳統迎來新開始,也面臨著工業化的新沖擊。
七十載,一座廠,幾代人
1968年,劉維志與妻子章安從山東萊陽農學院畢業,不久后就進了東阿阿膠廠。
彼時,寒冬臘月的凌晨五點是工廠開始運轉的時間。由于夏季氣溫過高,阿膠無法凝固,因此只有冬天才能生產。但生產車間不論寒暑,氣溫都高達50度,工人需要在傳統的大鍋邊不斷攪動膠液。近乎苛刻的制膠工藝要求讓哪怕一點點紕漏對品質而言都是致命的。
劉維志成為了那個攪動歷史的人。他研制的蒸球化皮機讓制膠師可以丟下沉重的鐵鏟,沿襲千年的大鐵鍋也從歷史舞臺之上光榮謝幕。這是傳統古法與現代工業的第一次接軌。
1987年,25歲的董正生進入東阿阿膠廠成為煉膠學徒工,那個年代,有些身懷拿手絕活的老師傅并不輕易把技藝傳給外人,傳統的師徒傳承要看徒弟的勤奮與悟性。整整三年后,他才第一次開始學習煉膠工藝,十多年后,已經成為廠內最優秀的煉膠工的他,把自己一身的絕活總結為一個字——“精”。在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的煉膠車間里,董正生總是在給自己“找活干”:從通過數據總結經驗指導下一批生產,到作為班長帶好每一班,兢兢業業、吹毛求疵,董正生正是一代代傳統中醫藥制劑學徒的縮影。
今年已經60歲的他,考慮的最多的如何把自己的經驗、技術傳承下去。傳承,不是因循守舊、復制古法,而是在技術的代代創新下,傳承那一分“吹毛求疵”的匠心。在去年舉辦的2021“兩會健康策”系列直播活動中醫藥專場上,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在直播中也明確表示:“在傳承創新上,東阿阿膠實際上是做的最好單位之一。”
傳承三千載,一諾七十年。東阿阿膠的匠人精神,體現在全產業鏈的質量把控當中。作為率先通過全國三大體系認證的行業佼佼者,東阿阿膠的品牌質量護城河不僅由董正生這樣的工匠一代代、一磚一瓦相筑,也與最尖端的生物科學接軌。2020年,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成功破譯率基因組,這不僅代表著道地中藥材東阿阿膠的驢皮原料多了一把“質量安全鎖”,更是中國畜禽生命科學又一里程碑式的貢獻。
“如果能讓這些經驗一代代傳承下去,讓阿膠再傳3000年,也有我的榮光。”董正生說。
新時代,老字號,新故事
與西方循證醫學不同,中醫是一種感性的身體智慧,是通過積蓄、平衡身體能量來提高健康水平的古老哲學。中醫藥制劑亦是如此,歲歲月月、口耳相傳、師徒相授。但面對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如何以標準、現代的邏輯解構中醫藥的生產,成為重新定義中醫的關鍵。
章安用三年時間,為阿膠實現了第二次接軌。她從頭到尾跟蹤生產全過程,優中選優,為阿膠生產全過程書就《阿膠生產工藝操作規程》和《阿膠生產崗位操作法》。這是我國首次完整記錄傳統阿膠生產工藝,后來被定為“國家級保密工藝”。
至此,古老的阿膠產業和現代化生產工藝完成了極具歷史意義的攜手,面對時代的設問,三千年的中醫藥產業在守正創新之下涅槃重生。
近幾年來,“數字化”、“互聯網”成為時代風口,90后、00后也紛紛加入養生大軍,傳統的中醫藥如何走入現代人的生活?在年輕人中構建新式養生文化成為破局之道,東阿品牌從營銷端布局,直面年輕消費者的電商渠道,作出了滿分回答。從阿膠酸奶杯、奶茶杯到“桃花姬”阿膠妝食同源,東阿阿膠不斷大膽跨界,故紙堆里的中醫藥在互聯網、食品快消賽道重新活了過來,成為一種創新、時尚的生活方式,以“網紅”形象融入了年輕人的生活場景,成為頂流中藥品牌。
老字號是民族品牌的集中代表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東阿阿膠——這個國民老字號,正走上當下傳統文化的轉型之路。以傳統為發展動能,無論是技術端的創新,還是消費端的“觸電”,順時而動、順勢而為,敢于突破、勇于創新,東阿阿膠作為傳統文化與新式價值的橋梁與載體,給出關于老字號如何講好“新故事”的有力示范。
向未來,濟眾為人,文化新生
循證醫學的掣肘之下,國人似乎經歷了一段與傳統醫學隔膜漸深的時間。古典文化的式微讓大眾眼中,傳統醫學儼然成為玄學一般的神奇存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關中醫四起的謠言和爭論也讓中醫發展陷入認知困境。傳承三千年的“補血圣品”阿膠也受到功效與品質質疑。
這看似是醫學模式的爭論,其背后卻是一場文化與價值觀的爭奪,“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價值觀,在現代的鋼筋水泥之中似乎顯得水土不服。這場困局的解法,終究是文化,也只能是文化。
文化是阿膠品牌的靈魂,“壽人濟世”四個字,一直作為東阿阿膠的品牌文化和使命,為每一代東阿人所銘記。這不僅意味著對品質不省人工、不減物力的厚道堅守,還意味著回應時代、回報社會的企業責任。
2020年是抗疫元年,也是中醫藥復興元年,中醫藥獲得了更高的社會關注度和認可度。大疫當前,東阿阿膠持續為年輕醫護工作者提供物質保障,面向湖北、山東等全國24個省區、約15萬名一線醫護人員提供總價值超過一千萬的復方阿膠漿,這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醫者仁心在醫藥企業與醫護人員之間實現溫情對話。
除了關鍵時刻的責任擔當,在文化復興中,東阿阿膠還扛起傳承敬老文化的重任。自2012年起便每年在重陽節開展以“熬東阿阿膠 盡兒女孝心”為主題的活動,在濟南、青島長沙、深圳等多城市上線,在微博上吸引超過7萬人次的互動討論。活動現場鼓勵用戶親手體驗阿膠制作過程,熬制一份阿膠糕獻給老人盡孝心,將傳統孝道文化的回歸與孝德的實踐融于現場熬膠的濃香之中。
“壽人濟世”,不僅是醫者的仁心,更是老字號品牌挖掘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與表達、實現健康中國、長壽常青的價值取向。
2022年是東阿阿膠的70周年。透過這一塊半透明的晶體,三千載的中醫文化、古老哲學凝練其中,70年來的風雨兼程、 守正創新熔鑄其間。在70載的堅守與變革之中,七十而立的東阿阿膠,以品質為信,以團隊為志,在一代代工匠、一重重技術的傳承與創新之中實現了新時代的價值挖掘、構建了新形式的價值認同,回應了民族的價值追求,在歲月之中跌宕前行,面向未來的中醫藥文化新生,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記者從泉州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獲悉,今年以來,泉州加快推進綠色金融計劃,起草《泉州市金融服務綠色經濟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
近日,寧德市金牌旅游村項目集中開工開業暨屏南縣文旅推介活動啟動儀式在屏南縣壽山鄉舉行。現場推出寧德市9條周末趣玩·每周一線周末微旅
省殘聯和省民政廳近日聯合印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村(社區)殘疾人協會建設。通知說,加強對村(社區)殘協的組織領導,實現村(社區)殘協組織
記者從寧德市公安局了解到,日前寧德警方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25人,成功端掉2個殺豬盤詐騙窩點,搗毀2個詐騙APP開發制作窩點,全鏈條打掉一
如果不是‘標準地’,我們不可能趕在元旦前送設備進場投產,也就不可能這么快開工生產!5月16日,在滁州市南譙經濟開發區金誠金屬
福安是全國畬族人口最多的縣級市,畬族人口占全國畬族總人口的11 3%,有畬族鄉3個、畬族村105個。近年來,福安扎實推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
記者日前從省民政廳獲悉,按照民政部、中國殘聯統一部署,我省實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簡稱殘疾人兩項補貼)申請全程網
為營造優質旅游環境,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南安市司法局蓬華司法所聯合當地調委會走進天柱山香草世界景區,為游客、景區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指導
近年來,池州市堅持生態保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強化依法治林,構建林業行政執法、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防控新體系,提升林業執法能力。該市
記者5月17日從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獲悉,《安徽省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實施辦法》已經公布。我省各地將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細化完善防
記者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我省第一季度鐵拳行動執法辦案工作成效明顯。一季度全省市場監管執法稽查條線共查處案件4301件、同比增長18 75%,
近日,漳州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支隊派出督導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5天的汛期風險隱患排查行動。此次行動重點針對漳州內河在用的玉枕、鵝山
日前,漳州長泰區舉行第二屆全域旅游發展大會文旅康養項目集中開工竣工儀式,共有20個項目集中開竣工,計劃總投資28 69億元,其中,開工項
日前,省農業農村廳發布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7200萬千瓦左右,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
今年以來,按照自治區早抓快干一季度,穩中求進開好局工作部署,自治區財政廳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截至3月底,已籌措下達自治區政府為
湖南漣源開展專項行動一對一為企業紓
位于漣源市的湖南三合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兩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行,生產聚氨酯和巖棉復合板。因產品升級與產能擴充,急需新增兩條生產線,
湖南藍山縣進村入戶排查整治自建房安
老叔,這棟房屋墻體有開裂痕跡,要維修加固,安全重要!5月20日,藍山縣塔峰鎮果木村,黨員干部上門開展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連日來
一季度湖南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
近日,湖南省工業通信業節能監察中心發布一季度全省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耗統計監測報告。據該報告,一季度全省146家主要高耗能企業的萬元
濟南起步區一年來累計簽約優質項目11
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建成通車,占地4000余畝的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產業園加快施工……記者21日采訪獲悉,建設實施方案獲批復一
山東發布通知啟動傳統民居保護利用試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傳統民居保護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全省部署開展傳統民居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此次試點
山東青島舉行重點項目暨重點市政設施
青島市重點市政設施暨張村河片區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嶗山區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施工現場舉行。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共14個,既有市民關
濟南任城區細化等9個等級明確信用建
濟寧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城區信用體系建設成果有關情況。任城區2021年在全市率先成立區社會信用中心,構建區鎮村三級聯動、
合肥市包河區出臺抗疫助企紓困十條政
疫情之下,一些企業面臨現金流不足、融資難、融資貴以及不確定性增加等難題。為做好助企紓困工作,日前,合肥市包河區出臺《包河區抗疫助企
安徽合肥警方成功斬斷一條非法出版物
4月28日,記者從合肥警方獲悉,日前警方斬斷了一條排版、印刷、銷售非法出版物的地下產業鏈。截至目前,共抓獲犯罪嫌疑人8人,搗毀生產窩點
一季度合肥蜀山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
據國家統計局合肥調查隊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合肥蜀山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收入總量位居四城區第一。蜀山也首次在一
安徽印發出臺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
近日,安徽印發《安徽省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我省將逐步構建涵蓋各類要素、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
安徽宿州出臺系列政策舉措為企業紓困
日前,宿州市出臺系列政策舉措,精準施策,為企業紓困解難。在加強企業水、電、氣服務保障方面,今年4月至6月,對小微企業無法繳納城市供水
貴州出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
近日,貴州省能源局、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貴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積極發展新能源,實現
貴州畢節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一對
近日,記者從畢節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為推進知識產權與金融資源融合,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畢節市
一季度貴州城鎮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092
日前,記者從貴州省住建廳獲悉,隨著我省新型城鎮化暨四改工作有序推進,今年以來截至3月底,在城鎮棚戶區改造方面,全省城鎮棚戶區改造新